近日,我校4项科技成果以作价投资方式实施成果转化,已分别完成项目公司的组建,知识产权作价总金额1690万元。该4项科技成果参加资产公司举办的重庆大学概念验证中心2024年训练营,获得验证经费支持及全过程成果转化服务,加速了项目进一步熟化并落地转化。
一、高性能电驱动系统项目

该项目是电气工程学院徐奇伟副教授团队科研成果,针对电机高动态性能和无位置传感器控制的技术需求,解决了由电机数学模型偏差、数字滤波器延时和控制系统响应延时造成的电机控制性能降低等问题,可广泛用于工业、家电、新能源等领域。
二、无感体征监测电子织物项目

该项目是化学化工学院范兴教授团队科研成果,利用团队开发的纤维表面微纳材料加工技术和柔性电路构筑技术,制备系列纤维结构传感器、柔性开关、导线纤维等,进而和普通棉线纤维混合编织,形成一种能实现无感体征监测的电子织物产品,不仅具备传统纺织品的柔软性、透气性和可穿戴性,还融入了先进的传感与监测功能,为医疗健康、运动监测、智能家居等领域提供全新的解决方案。
三、手机智能检测中枢项目

该项目是微电子与通信工程学院艾斌研究员团队科研成果,利用智能手机的摄像头和光源,由手机摄像头采集分光影像,手机芯片进行分析,获取样品的吸收光谱,采用先进的人工智能算法进行光谱数据的分析和处理,大大简化了光谱分析的设备要求,具有便携性、智能化、实时分析、成本低等优势,可广泛用于水质污染、农药残留、烟草香精、珠宝鉴定等各类工业、生活的检验检测。
四、远场非标记超分辨率显微镜项目

该项目是光电工程学院陈刚教授团队科研成果,采用的基于超振荡透镜的非标记超分辨光学显微技术,可以有效解决目前常见超分辨显微成像技术进行荧光标记给生物样品带来光毒性的问题,产品具有低成本、高分辨率、快速成像、无需标记、操作简单等特点,可广泛用于生命科学、药物研发、环境科学、芯片检测、微纳结构表征等研究和工业领域。
资产公司将继续为以上项目在融资对接、商务谈判、股权设计、政策优惠、行业资源等方面提供服务支持,助推项目公司快速成长。
根据学校工作部署,资产公司负责为学校知识产权和成果转化提供专业化服务,现已建立起“源头培育→验证熟化→落地实施”的全过程服务链条,不断推进学校高价值专利培育及转化,推动真正具有产业化前景的科技成果落地转为新质生产力,为国家创新驱动发展、重庆市“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建设及学校“双一流”建设贡献力量。
来源:“重庆大学校友总会”公众号
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KActUfgp8L_U0bazkpdMf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