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1日,由重庆大学主办的“科技成果转化创新论坛”在重庆科苑戴斯酒店19楼会议室举行。论坛聚焦知识产权转化、金融与基金赋能、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等主题,邀请了全国50余所高校的成果转化工作负责人,以及重庆市地方政府部门、银行机构、多家科创企业代表参与,共同探讨高校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可行路径与长效机制。

沙坪坝区科技局局长邱勇介绍了本区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发展的实践进展。他指出,“政策、平台、场景”协同发力,是沙坪坝构建创新生态的关键举措,通过精准的政策供给、高能级的平台建设与开放的应用场景打造,有效激发了区域创新活力,形成了产业升级与科技创新相互促进的良好局面。
重庆市知识产权局运用促进处处长谢从波介绍了重庆市知识产权转化政策及成效,强调将通过开展专利转化运用专项行动,实施“盘活存量、金融赋能、高效转化、跨境流动”等一系列举措,推动知识产权从“纸面权利”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和市场竞争力,实现创新成果价值的多元化提升与高效运用。
在金融与投资专题分享环节,渝深创富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廖浩明以《商业母基金赋能科技成果产业化》为题,介绍了母基金破解科技转化关键瓶颈的核心作用,并对典型模式与案例进行了解析。
中国银行高新区分行行长李桂平从银行服务角度,阐述了支持科创企业的金融产品、信贷政策与服务方案。领航新界投资公司投资经理牟罡分享了科创基金整体定位,在投后服务、产业资源对接与企业成长陪伴方面的具体经验。
面向产业需求与校企协同,机电集团科研部部长符义红结合企业发展实际,介绍了企业在产教融合、技术攻关与成果落地环节的需求,提出加强场景开放与联合攻关的建议。
来自清华大学、浙江大学、深圳大学、华南理工大学、湖南大学、西南交通大学、南京工业大学、昆明医科大学、重庆大学等高校的嘉宾进行了交流发言,围绕跨区域协作、平台共建共享与成果推广应用展开深入探讨。
重庆大学将以此次论坛为契机,持续强化政策、资金、场景与人才等关键要素的协同耦合,全力推动高校科研成果在更高水平上实现“可转化、转得快、转得好”,为区域科技创新与新质生产力的加速培育贡献高校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