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新闻动态 > 正文

11月13日,由我校与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小企业局联合主办的2025年度中小企业“高校对接深度行——重庆站”活动在重庆大学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近40家专精特新企业代表齐聚重庆,围绕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与学校专家教授开展深度对接交流。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小企业局服务建设处处长董浩、工信部人才交流中心副主任曾卫明,重庆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邓绍江等参加启动仪式。

邓绍江指出,本次活动搭建了高层次校企对接平台,学校将发挥学科与科研优势,通过常态化合作机制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推动高价值专利在中小企业落地见效。他重点介绍的“123成果转化模式”与“123概念验证体系”,以一体化管理贯通成果转化全链条,通过权益约定、人才孵化与验证服务破解体制机制难题,有效疏通转化堵点、断点与滞点。他强调,期待借此进一步打通高校资源与产业需求对接通道,构建协同共享、共赢发展的新格局,实现创新链、产业链与人才链的深度融合。

曾卫明强调,本次活动核心在“深”、关键在“行”,旨在构建一个更高层次、更富实效的校企对接平台。具体体现在三个方面:深度挖掘高校的“硬核科技”与“源头创新”;推动校企专家“面对面”深度交流,精准对接需求;力求促成可落地、有前景的重大项目,让“科技之花”结出“产业之果”。曾卫明进一步提出三点期望:一是希望高校敞开合作之门,推动成果转化;二是希望企业释放真实需求,联合攻关技术难题;三是期望各方以此为新起点,共筑长效合作机制,构建开放协同的创新生态,谱写产学研深度融合新篇章。

董浩就深化校企合作提出三点方向:一是推动成果与企业需求双向对接,促进高校专利技术向中小企业转化,并鼓励企业提出技术难题,实现“联合攻关”。二是创新科研资源共享机制,推动高校实验室、仪器设备等资源向企业开放,降低研发成本。三是强化人才共育,引导更多人才走进企业,并协同各方做好服务保障,共建协同创新生态。

技术转移研究院院长陈结、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中心副主任李卫红分别就学校科技成果转化与毕业生就业情况作专题介绍。会后,企业代表参观了校史馆、山区土木工程安全与韧性全国重点实验室、高端装备机械传动全国重点实验室和煤矿灾害动力学与控制全国重点实验室,并与科研教师进行了深入座谈交流。此次活动作为“高校对接深度行”系列的重要一站,成功为校企协同创新与实体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本次活动由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小企业局人才交流服务中心,重庆大学技术转移研究院(科技园办公室)、科学技术发展研究院共同承办。

上一篇: 转移院深入医学院开展成果转化宣讲 助力打通医学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

下一篇: 第二届“长高赛”宣讲走进重庆大学